欢迎访问安博体育电竞官网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
全国服务热线:

13337904859

应用领域

记者要用好“显微镜”和“放大镜”

来源:安博体育电竞官网点击: 发布时间:2024-01-24 14:43:22

  作为一名年轻记者,在当下的新闻职场上摸爬滚打一番后,有积累也有收获,有迷茫有不解。怎么样来判断一个选题的好坏?怎么样找到合适的角度切入?如何完成一篇精彩的文稿?同时,在如今新媒体冲击的大背景下,记者如何平衡新闻长短、传播力指数与报道之间的关系?

  带着这些迷惑,本文对话了湖州新闻传媒中心日报编辑部执行总编辑张锋,主任记者(副高)职称,“南太湖本土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”青年拔尖人才,湖州市1112人才工程后备人选。他也是长期从事评论工作的一名地市党报评论员,代表作《“部门窄思维”也是一种环境污染》《警惕“一杯酒”的破坏力》均获得浙江新闻奖一等奖。

  张锋老师从自身从业十余年的经验谈及,做新闻报道,除了基本的采写,思考至关重要。他觉得,年轻记者要用好“显微镜”和“放大镜”,学会研究媒体,研究作品,甚至研究自己,写稿时心中要有大背景,下笔前比别人多思考几步,以及找到符合自己的赛道,有甘于坐冷板凳的耐心,慢慢磨砺后成长反而比较快。

  A:记者获取素材后,要有“大”和“小”的意识。“大”是指选题立意要大处着眼,写稿时内心要有大背景,要上接“天线”,了解并熟知新闻素材后的社会背景。

  其次,要小处着手,由头切口要“小”,要善于关注身边小事,切入点越精巧、越接地气,越能引发关注与共鸣。再按图索骥对素材内容进行筛选、加工,从“小”切口反映大主题,相当于用放大镜在看社会热点。

  举个例子,此前获得浙江新闻新闻奖一等奖的评论《为什么要和“一头猪”过不去》和《警惕“一杯酒”的破坏力》,“一头猪”看似是写猪,实际上写的是养猪背后的环境治理问题、干部能力作风问题、农业转型发展和绿色发展问题;“一杯酒”看似是写酒,其实写的是党员干部的作风形象和更深层次的“关系文化”“圈子文化”。这两篇评论都从小事物着手切入,以小见大,由表及里,揭露了深刻的问题,更具象、更吸引人,也更有新意、有辣味。

  总结来说,以小见大,“小”是“大”的表象,“大”是“小”的本质,“见”则考验着记者的知识储备功底、采访深度和写稿水平。

  Q:深度文章常常需要记者、编辑都有大量的积累,您觉得一篇好的深度稿,还应该有哪些特质?

  A:一篇好的深度稿一是要给人“陌生感”,这种“陌生感”可以是分享了新的知识内容,提供了新的采写角度,或是展现了新的逻辑思路或采写风格;二是要有问题导向,不能一味地唱赞歌,要通过现象看本质,通过文稿采写与呈现,引起读者的涟漪与思考。

  我还觉得,一篇优秀的深度稿,可从三个层面来评价,分别是有没有具备好的故事,好的逻辑和好的观点。

  好的故事是第一层次,即讲好生动典型的案例,案例最好是新案例,哪怕是旧案例,也要“老生新谈”,读者往往容易被案例所吸引,讲好案例也是为了服务你的观点。如何把案例和分析娓娓道来,这就是需要你用好的逻辑串起来。好的逻辑,最通俗的说就是读下来清晰,顺畅,内容环环相扣。最后是好的观点,其实提出一个好的观点比较难,这需要记者平日里要有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,大家都称赞的事情,或者是社会上热议的事情,你要多比别人思考几步,这件事称赞背后有没有其他需要注意的?为何这件事会引起热议,与当下社会背景有什么联系呢?学会热话题冷思考,这需要记者多训练,才能慢慢有自己的见解。

  Q:我看到这几年报纸上的标题发生了变化,“标题党”横行的年代,您觉得报纸稿的标题应该顺应还是保持?

  A:记者交上来的稿子,夜班编辑会修改标题,一方面是版面语言的需要,当晚有同类型的稿子,我们会统一稿子的标题字数或是风格,这是为了版面更加美观,当然这样的标题不一定是记者所采写稿子的最佳标题。我们晚上值班的时候,也会发现会有记者交上来的稿子里,双行标题表达都是一个意思,那么这样就重复且累赘了。

  另一方面,去年我在新媒体部门工作时,很多新媒体稿件的标题,乍一看其实并不知道该新闻事件的新闻要素,主要是为了设置悬念或是吸引读者的好奇心点进来阅读。确实受到新媒体阅读的影响,报纸上的标题也发生了变化,但不代表完全趋同于新媒体的标题党。我建议消息的标题一是不宜过长,二要是要生动形象。

  记者平日里可多思考下如何让标题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,也就是所谓的更“活”一点。简单举几个例子,最近本报见报的几篇文稿的标题《“许三叔”养鱼,收了博士生徒弟》《时隔14年,湖州“弯转”又开始了它的远征 “南太湖3号”游向全国》。

  A:记者和编辑的关系,应该是前线和后线合作的关系。记者掌握第一手的新闻素材,要学会采写、加工并成文。平日里的报题要规范,明日去采写什么内容,采写的意义,采写的方向要在前一晚的报题里简单写明。

  作为编辑,需要站位相对高一些,对于国家、省和市的政策要熟悉,看到稿库里记者交的稿子,要能判断记者处理得是否准确。对于一些较好的新闻点,若是记者没有体现,可第一时间与记者沟通,补充采访或是重写一稿,捕捉掌握新闻要点。

  这其中,记者所在的部门负责人,在某种程度上是前道的编辑。平日记者在选题和文稿把握上,可提前与部门负责人沟通。当然,部门负责人在签发记者上交稿子时,对于比较好的选题,可与记者交流,提供思路,便于做好前期采写工作。

  A:一是要找好自己的赛道,记者要在摸索中找到自己擅长的,对自己最合适的新闻题材、文风、类型等,并着眼于此深耕。

  二是要甘于做冷板凳,脚踏实地采写、练习、复盘、提高,倒不是一定要写多少数量的稿子,而是要每写一个稿子,要认认真真地对待,通过不断打磨,厚积薄发。

  我此前写评论,也是靠慢慢摸索入门的。好的评论,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给人以畅快感,无论多么复杂的新闻事件,其中的观点总能拨云见日,体现出深刻的“简单”。

  让我记忆深刻的是,青年时报当年一篇短短几百字的评论《放个高温假天塌不下来》获中国新闻奖。2013年杭州迎来60多年来的最严重的高温天气,青年时报记者推出高温系列报道,其中该篇评论呼吁高温假的评论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,不少企业响应时报的倡议,开始放高温假。记者用文稿发挥作用,舆论引导有力,社会效果明显,称得上“有胆识见识,显情怀责任”。

  此前,新华日报的《警惕“精致的”》,从独特的视角,从身边司空见惯的细节,敏锐嗅出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——“精致的”。某地一农贸市场拉直线检查摊位上菜品是否摆放整齐,甚至连鲜带鱼也要一道剪齐……从这样的小由头,看到当下时代注意的新问题,最终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。

  一次我看到本地的电视报道里,我市一项目今年1月全部竣工,却因验收规范变更,18个点位不符合新要求,直到9月下旬仍停留在了“验收”这个环节。对此,工作人员表示:我们的职责是负责验收,不是抓施工全套工艺流程。另一项目竣工10个月,却因部门政策矛盾,在开通一路进水还是两路进水上“卡了壳”。一部门说,按规定只能开通一路供水;另一部门则表示,两路供水是硬性要求。两个部门“各负其责”,让企业左右为难,迟迟难以投产。

  这本是一个电视问政的监督报道,作为评论员,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“十四五”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定要遵循的五大原则之一的大背景下,我写了一篇评论《“部门窄思维”也是一种环境污染》,“只对本职负责”,看似尽职尽责、按要求办事,实则在“交叉事、额外事”上收窄了精力投入,形成了“责任盲区”和“服务盲区”。这篇评论之所以能获得当年省新闻一等奖,不仅仅有个形象鲜明的出彩标题,更是契合了时代大背景。

  即使到了如今快节奏的时代下,我们评判一篇有水平的文稿,不是靠篇幅长短,也不是单纯靠传播力指数来判断的。我觉得发展热就是新闻热,就像最近很热门的浙江宣传,结合当下热点,有态度有观点,所写的文章迅速破圈。所以年轻记者有空的时候,可以研究下获新闻奖的作品,要有钻研精神,并制订好自己的职业规划;同时新闻是一门事学,在社会热点上不掉队,拿出作品说话。